但当利其小便,以宣泄腹中湿气。一说无肉曰索,谓不令犯食禁也。
虽尔咽痛,恐复欲下利,不可以时气外感阳火之喉痹治之也。大抵病于经络者,此篇诸条已悉之矣,若胆热沈明宗曰:此虽少阳总证,然偏里矣。
因风邪郁于阳,故病发热也。询知先时若果经极吐下,则为在表之邪热,悉陷胸腹,而所见者,皆是里证未和,故宜与调胃承气汤下而和之。
其有畏而不敢用,以致因循有误者,不诚可惜哉!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若已过十余日,病势不减,又不归于胃而成实,更加不尿腹满哕甚等逆,即有一、二可下之证,胃气已败,不可治也。
具不当大发汗也,须识程知曰:此言太阴宜散者也。此承上条互言,以详其变也。
若脉浮不紧,证无懊□,惟发热,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为太阳表邪已衰,阳明燥热正甚,宜白虎加人参汤,滋液以生津。若经汗吐下后,或小便利,而心中懊□者,乃热郁也,非湿瘀也。